海域使用申报审批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0 20:18:00   浏览:95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域使用申报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海洋局


海域使用申报审批管理办法
1998年10月29日,国家海洋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海域使用申请、审查、报批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是使用某一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本办法申请海域使用许可证。
第三条 使用海域面积一万亩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使用海域面积三千亩到一万亩,或围填海四百亩到一万亩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海域面积一千亩到三千亩,或围填海二百亩到四百亩的,由地级市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海域面积一千亩以下,或围填海二百亩以下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全国海域使用审批的统一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不符合《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要求的海域使用项目。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凡需要申请海域使用项目,申请者应在申请立项前就项目的选址、用海类型、区域及面积等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提出用海意向报告。
第六条 海域使用申请者应根据《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开展海域使用项目的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工作。
第七条 凡是涉及影响他人利益的海域使用申请项目,应先行达成协议。

第三章 申请审批程序
第八条 海域使用申请者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正式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1.海域使用申请表(附申请使用海域位置图);
2.工程建设或开发利用项目申请立项报告及批准文件;
3.申请者营业执照或身份资格证明;
4.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表);
5.有关资信证明;
6.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文件和材料。
对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影响较小的海域使用项目,如小规模水产养殖等,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减免第2和第5项材料要求。
第九条 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后,应按审批权限审查上报。对于应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省级(含省级)以下各级主管部门应在受理申请2个月内,完成审查上报,上报时应附具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条 在审查期间,主管部门应对申请使用海域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其它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和确认。
第十一条 在对海域使用申请完成审查后,上述有报批权的主管部门应提出审查意见,并填报《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报批时,主管部门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送下列文件和材料:
1.海域使用申请表;
2.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申请的审查意见;
3.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
4.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表)及其评审结论;
5.其它有必要报送的文件和材料。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在得到人民政府的批示意见后,应尽快向海域使用申请者作出书面批复,并抄送项目所在地下一级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海域使用申请者在接到海域使用批文后,应遵照有关规定按要求缴纳海域使用金,再由主管部门发给海域使用证,确认海域使用权。
第十四条 对于不同意的海域使用申请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书面通知海域使用申请者。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凡是外资或中外合资海域使用项目,主管部门在核发海域使用证的同时,必须上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文件和材料有:
1.当地人民政府的批示意见;
2.海域使用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海洋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
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机关:_________(盖章)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说 明
1.此表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海域使用申请表”填写;
2.填写内容要求准确、清楚,没有歧义;
3.“申请者”为海域使用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
4.“申请者”为个人的,申请者姓名与法人代表要一致;
5.“联系人”为具体办理申请使用海域的人员。
6.“项目性质”中的“类型”指海域使用类型,如港口、航道、旅游、
围海、养殖、盐田、倾废、油气开采、保护区、军事或其它类型,可填1~3
个;
7.“项目性质”中的“公益性”和“经营性”为选择项目, 在被选择
项后打“√”;
8.“使用海域位置及占用海岸线情况”要附图;
9.“顶点坐标”为申请使用海域的各顶点的经纬度, 数据必须由海洋
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确定;
10.如填写不完,可另附页。
┏━━━━┯━━━━━━━━━━━━━━━━━━━━━━━━━━━━━┓
┃申 请 者│ ┃
┠────┼───┬─────────┬─────┬─────────┨
┃ │ 姓 名│ │ 电话号码 │ ┃
┃ ├───┼─────────┼─────┼─────────┨
┃法人代表│ 职 位│ │ 邮政编码 │ ┃
┃ ├───┴─┬───────┴─────┴─────────┨
┃ │ 通讯地址 │ ┃
┠────┼───┬─┴───────┬─────┬─────────┨
┃ │ 姓 名│ │ 电话号码 │ ┃
┃ ├───┼─────────┼─────┼─────────┨
┃联 系 人│ 职 位│ │ 邮政编码 │ ┃
┃ ├───┴─┬───────┴─────┴─────────┨
┃ │通讯地址 │ ┃
┠────┼─────┴───────────────────────┨
┃项目名称│ ┃
┠────┼────┬───────────┬────┬───────┨
┃ │ 类 型 │ │ 公益性 │ ┃
┃ ├────┼───────────┼────┼───────┨
┃项目性质│ 投资额 │ │ 经营性 │ ┃
┃ ├────┴──┬────────┴────┴───────┨
┃ │ 用海面积 │ ┃
┃ ├───────┼─────────────────────┨
┃ │ 用海起始时间 │ ┃
┠────┴───────┴───┬─────────────────┨
┃使用海域位置及占用海岸线情况: │ 顶点坐标 ┃
┠────────────────┼────────┬────────┨
┃ │ 北 纬 │ 东 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用海域用途及具体作业方式: ┃
┃ ┃
┃ ┃
┃ ┃
┃ ┃
┃ ┃
┃ ┃
┃ ┃
┠──────────────────────────────────┨
┃项目其它有关审批文件和材料: ┃
┃ ┃
┃ ┃
┃ ┃
┃ ┃
┃ ┃
┃ ┃
┃ ┃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人民政府批准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乡(镇)级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河南人民省政府


河南省乡(镇)级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省政府



为了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财政经济政策,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严格财政监督,调动乡(镇)级政权组织财政收入,节约财政支出的积极性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1983〕35号关于政、社分开的通知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我省建立乡(镇)级财政。现制定管理试行
办法如下:
一、建立(镇)级财政应掌握的原则
1、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地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保证超收部分国家得大头。乡(镇)级财政应立足于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广开财源来增加收入,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多做贡献。
2、乡(镇)级财政要完成上级分配的财政收入任务;根据本乡(镇)的财力状况扶持生产发展和监督各项支出按规定节约使用;对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节约支出者予以奖励,以利于发挥乡(镇)级政权积极组织收入、加强支出管理的积极性。
3、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政策、预算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遵守党的财经纪律,不得制定同国家财政制度相违背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乡(镇)级财政的职责范围
1、正确执行国家的农业税政策,组织完成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农业税)的征收任务,根据政策规定,如实核定、申报灾情及申请减免照顾。
2、协助税务所深入宣传税法,核定税额,开展纳税辅导,加强乡村办企业、农村个体户及集贸市场税的征管工作,实行源泉控管,大力组织收入,完成与超额完成工商税征收任务。
3、加强对所辖区内国营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监督和管理,促使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及时足额地上交税利。
4、按照国家下达的国库券发行计划,积极组织全乡(镇)各行各业完成认购、交款任务。
5、管好各项罚没收入,按照规定上交国库。
6、加强本乡(镇)范围内行政管理费和各项行政事业费的支出管理,做到合理、节约使用,少花钱,多办事,提高使用效果。
7、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从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机动财力以及各项自有资金,积极扶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8、加强乡(镇)经联社、乡(镇)村办企业和各项提留资金的管理,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充分发挥其作用。
9、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10、积极完成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它专项业务。
三、乡(镇)级财政的管理体制
根据乡(镇)级财政的职责范围和我省当前实际情况,实行“定收定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节余按规定使用”的管理体制:
1、按年确定收入任务。
乡(镇)级财政的主要收入项目有:工商税、工商所得税、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农业税)、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 宰税、牲畜交易税、罚没收入和其它收入。年初由县财政局、税务局将上述各项任务联合下达财政所和税务所。
2、完成或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给予分成或奖励。
(1)基层供销社、乡村办企业和其它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工商税和所得税,除烟叶、烟(烟丝、烟片)酒等适用税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产品的工商税不参与分成外,其它乡(镇)财政按超收部分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分成。
(2)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按实际完成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留给乡(镇)财政。
(3)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农业税)按正税实际完成额的百分之三,开挖新税源增加的农业税,按增加额的百分之十留给乡(镇)财政。
(4)罚没收入中,除税收罚款应全部上交国库和违犯计划生育罚款应全数用于计划生育工作外,其它罚没收入按实际完成数的百分之五留给乡(镇)财政。
以上实行分成奖励的收入,除牲畜交易税、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宰税,乡(镇)财政留成部分由县税务局从集贸市场税收提成中直接拨给外,应一律全额入库,不得坐留。其应分成奖励的金额,由县财政局于年终一 次拨付给乡(镇)财政。这些资金应首先安排智力?
蹲省⒎⒄刮幕⒔逃乱担浯斡糜谥С峙┮瞪?镇)办工业和其它公益事业,不得用于福利补助和发放奖金。
3、确定支出指标,实行指标控管,节余按规定使用。
(1)行政管理费(包括公费医疗经费)实行预算包干,由县财政局按年核定包干基数,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2)农田水利经费、农林牧等农业事业费、文教卫生事业费、民政事业费、计划生育经费、防汛抗旱经费、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经费等由县财政局和县级主管部门将支出指标及使用计划联合下达乡(镇)财政,由乡(镇)财政在指标内按计划拨款,监督使用。年终节余,按财政制度规定,?
媒换叵夭普慕换兀媒嶙慕嶙履甓仁褂谩?
(3)支农周转金由乡(镇)财政负责管理,监督使用。到期收回部分,上交县财政局百分之六十,乡(镇)财政留百分之四十,按照规定的用途,周转使用,扶持农业生产。
4、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
年初,乡(镇)财政应本着量入为出,留有余地和积极平衙的原则,编制全年财政预算,经乡(镇)政府同意,上报县财政局审查批准,据以贯彻执行。年终要如实作出年度决算,上报县财政局。乡(镇)级财政的开支,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帮助乡(镇)政府理好财、管好财、用好财,逐步
提高管理水平。
四、乡(镇)级财政机构的设置
按乡(镇)设立财政所,受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财政局的双重领导,人员配备要少而精,一般以三人为宜,即所长(兼审计)、会计(兼拨款员)、财政专管员各一人。工作量比较大的乡(镇),可增加一至二人(任专职审计或财政专管员)。人员由县财政局从乡(镇)政府现有国家正式干部中选
择提名,经乡(镇)政府同意,报县人事部门批准确定。




1984年2月24日

公安部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公安部


公安部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1999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
在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便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实施监督,促进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此,公安部决定,在实行多年的“两公开一监督”等警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依照《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警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工作,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都要予以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
(一)执法依据和制度、程序
1、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责和权限;
2、人民警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3、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原则、执法依据、办案程序、执法制度、工作制度和要求;
4、公安机关受理举报、控告、申诉、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的制度规范。
(二)刑事执法
1、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的范围、执法职权、办案程序和立案标准;
2、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义务。
(三)行政执法
1、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范围和职权;
2、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车辆牌证和机动车驾驶证、边境通行证和出入境证件等有关制度、程序、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投诉方式;
3、治安处罚、交通违章处罚、交通事故处理、消防监督管理中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公安机关依法适用公开听证的程序、要求。
(四)警务工作纪律
1、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管理、服务的纪律规范、要求;
2、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的途径、方法等。
二、警务公开的形式和办法
(一)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和其他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公布;
(二)在公共场所和对外办公的场所设置公示栏、牌匾,或印发“警务公开手册”等形式公布警务公开的内容,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权,宣传有关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公安机关基层单位要将群众常办事项所需手续、程序、时限等印成“警民联系卡”、“便民卡”或“明白卡”,还可以通过邮电部门设立电话查询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对外办公的场所,设立电脑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和办事;
(四)看守所、收容教育所、治安拘留所、强制戒毒所等监管场所要将被监管对象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生活卫生管理制度等张榜公布;
(五)通过口头告知的办法,使到公安机关办事的社会各界群众及时了解办事程序和要求,使被传唤对象或犯罪嫌疑人知道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警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公安部各业务部门和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各警种、各部门都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制定警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于今年十月一日前予以公开。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工作由本级公安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行政副职对其分管部门、警种的警务公开工作负分管责任,各警种、各部门警务公开工作由各警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组织实施。各级公安机关及其警种、部门要指定专人对近几年来制定的警务公开规定和制度进行认真清理,按本通知的要求,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目前没有制定这方面制度和规定的单位要抓紧制定,及时公开。
四、警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警务公开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情况通报会,向社会公布、通报警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社会治安状况和有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侦破等情况。要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认真受理群众的检举、控告,并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要建立警务公开工作群众评议制度,每年一至三次,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及社会各界和群众代表评议警务公开工作。对评议中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要责成有关部门研究、整改并限期作出答复。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督察、政工、法制等职能部门,对警务公开的情况,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警务公开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地接此通知后,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不断总结经验,充实警务公开的内容,完善警务公开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