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来自身边的性侵害--强奸案件调查和思考/马若飞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4:31:18   浏览:97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警惕来自身边的性侵害
     ---强奸案件调查和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性观念的多元化,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地增多,强奸犯罪从高发状态呈逐渐减少趋势,并从公开作案转向隐蔽化,同时出现了熟人作案明显上升的新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年来,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共受理起诉案件568件,强奸案件18件,占所有案件的3.17 %,其中发生在熟人、朋友、老乡、家庭内有11件,占强奸案件的61.00%,奸淫幼女有4件,占22.22%,轮奸有3件,占1.62%,被害人为精神、智力障碍的2件,占1.11%。从司法实践来分析,熟人作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利用朋友、同学关系实施强奸行为。被害人郭某系在校学生,因与母亲吵架向同学黄某倾诉,黄某怂恿郭某离家出走并将郭某带到旅馆开房,期间黄某采用威胁方法多次强奸郭某。
二、利用老乡关系实施强奸行为.犯罪嫌疑人赵某在路上碰到来汕打工迷路的老乡贾某,赵某以帮助找工作为由,将贾某骗至其租住屋一起居住,期间赵某伙同老乡多次对贾某轮奸,并致其怀孕。
三、利用被害人精神、职能障碍,无性防卫能力而实施强奸行为。
四、利用家庭成员疾病、残疾或者未成年,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以需要抚养、扶养为要挟,长期实施强奸等性侵害行为.
五、利用幼女缺乏辨别能力、控制能力以诱骗手段实施强奸行为。
熟人强奸案的明显上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不良思想的影响,技术地发展为盗版书刊、光碟和淫秽网站带来方便,而盗版淫秽书刊、色情光碟和淫秽网站所宣扬乱伦、淫乱、滥交、换妻等腐朽思想大力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伦理观、性观念,道德伦理观的崩溃必然导致性乱、性犯罪的发生.
二、缘于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性别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影响。男性在社会性别文化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导致一些男性产生"只要女性不明显反抗,就是愿意,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行为"的错误思想,而没有考虑女性的真实感受。 同时在这种社会性别文化的消极影响下,许多女性在被侵害后因为考虑到熟人及家庭关系,为保全声誉、名节而不敢报案、不愿意报案,甚至有少数‘被动地’成为侵犯者的女友或妻子或情人,这在一定程度放纵了犯罪,助长了犯罪气焰.
三、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乏.犯罪行为人不懂得自己实施的行为是违法犯罪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冲动地实施强奸等性侵害行为,而许多被害人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家庭或者监护人、监护单位对未成年女性、精神、智能障碍女性监护不力.
五、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缺少安全自救常识、技能.在在遭受性侵害是不懂得采取何种恰当措施、何种正当途径来保护自己、防止侵害.
防止乃至遏制熟人强奸案件的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要而言,有以下措施:
一、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发挥法律的震慑力,使潜在的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停留在"思想犯的状态",同时唤醒被害人和人民群众勇敢地揭露、举报犯罪行为,同犯罪作斗争.
二、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自救技能,学习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或者之后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自救渠道,鼓励女性勇于揭露犯罪,同时学习如何在保证自身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恰当策略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扩大化。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积极性向上、优良文化,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性观念,杜绝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铲除淫秽色情文化,清除不良网吧、录像厅等场所,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加大对未成年人、智障女性地监护力度.
六、严惩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才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1996年4月12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行业性总公司、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处):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4号文)转发给你们。该《批复》就法院系统不予受理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案做了明确规定,将有力地配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号令《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试行规则》的贯彻,请认真执行。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1996年4月2日 法复〔199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对一些企业国有资产以改变隶属关系或者分设新企业等方式进行调整、划转之后,出现了企业不服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的决定,要求收回已被调整、划转资产的纠纷。部分高级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因这类纠纷提起诉讼的问题,向我院请示,现答复如下:
一、因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调整、划转过程中引起相关国有企业之间的纠纷,应由政府或所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处理。国有企业作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当事人不服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行政法规作出的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凡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宁德市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宁德市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宁德市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宁德市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商务部《拍卖管理办法》及《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指定公物拍卖企业有关事项的函》(闽政办函〔2010〕9号)和《关于印发福建省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 》(闽经贸商业〔2010〕201号)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物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它物品;以及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罚金、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
第三条 凡是列入公开拍卖范围内的公物,都必须委托公物拍卖企业通过公开竞价方式进行拍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拍卖或内部处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宁德市人民政府依法指定可在全市范围内从事公物拍卖的企业(以下简称“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的资格审查。拍卖机构在取得公物拍卖资格后方可从事公物拍卖业务。
第五条 指定公物拍卖企业的管理规定、具体办法和公物拍卖企业名单,应按有关规定对外公布。
第六条 指定公物拍卖企业,不对指定企业数量设限,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的拍卖企业均可申请成为本市指定公物拍卖企业。
第七条 公物拍卖企业每两年指定一次,指定有效期为2年。期满前,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应当在指定年份(单数年份)的10月11日-30日按申报程序重新进行申请。
第八条 现有已被市人民政府指定为公物拍卖的企业,其公物拍卖有效期按指定的有效期执行。若有效期在2011年12月31日前的,可延长至2011年6月30日。
第九条 申请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拍卖企业依法成立并开展拍卖业务3年以上(含3年),工商年检和拍卖主管部门组织的拍卖企业年度核查合格的法人企业;
(二)注册资本、所有者权益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连续两年年拍卖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含2000万元);
(三)有2名以上(含2名)国家注册拍卖师;
(四)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拍卖业务档案保存完整,经营规范,信用良好,无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十条 指定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受理:申请全省性公物拍卖企业的,按《福建省公物拍卖企业指定与管理若干规定》的规定办理。申请宁德市全市性公物拍卖的企业应向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其补正的全部内容。
(二)审查和公示:经现场踏勘、材料核实和审查,申请人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的,由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在12月20日前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网址:http://xzfw.ningde.gov.cn)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三)指定并公布企业名单:经公示有异议的,由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核实。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由宁德市人民政府在12月31日前作出指定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的决定,并同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布企业名单及有效期。
第十一条 申请全市性公物拍卖企业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二份):
(一)宁德市公物拍卖企业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法定审计机构出具的企业最近两年年度审计报告(含拍卖成交额审计);
(四)拍卖企业2名国家注册拍卖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前款申请材料为复印件的,企业应在复印件上盖章,并将原件提交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办人员核对,经办人员核对无误后应当在复印件上签章确认。
第十二条 公物拍卖企业应当加强对公物拍卖工作的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依法经营,规范运作。
第十三条 经指定的公物拍卖企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撤销指定:
  (一)被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取消拍卖经营资格,收回《拍卖经营批准证书》或公告作废的;
  (二)违反《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
  (三)未按要求参加年度核查的;
  (四)其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宁德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